close

10491155_1496166807286149_6745061268064867204_n  

 

呼,過了一天極其都市化的生活、再讀點書之後,總算睡飽了也適應了,回來之後的日子還得繼續。

那就開始吧。


這幾天以來,我一直都在考慮究竟應該選用哪一張照片為港口部落下註解?

第一天去的時候,光是火車行駛進縱谷,看見兩旁山峰高聳而我正處於中央平地時,便非常激動。

而初來乍到,走在部落中通往海的那條路上,更是讚嘆不已:「太美了,太美了,」是我說最多的話。


我帶了很多東西回來,很多更喜歡、更美好的畫面回來,然而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一張平凡的照片呢?


我想,過去四天以來,所經歷的是非常難以言喻的衝擊。

至於這張照片,大約是我最大的心靈轉折處。

通常我們到了一個海邊,是很輕易能夠接近海水的,而在這裡,第一次腳踏進海裡,是在毒辣太陽的曝曬之下經歷農事體驗過後,才第一次碰觸到海;

第二次坐在礁石上,則是Ina帶著大家去海邊採蚵的時候。


這樣的親近海洋,和平常有什麼不同呢?

大約是,特別有感的一種方式吧,因為你與她有所連結,於是所有的觸碰都是充滿意義的。


在那裡遇見的人,同質性其實算是很高的。

很多很多人反核、也有看見反服貿的,還有很多關注的議題雷同,包含土地、居住正義。

從高中生到四五十歲的阿姨,都有。

我一直覺得我是來流浪的。


我沒有根。(這句話說過了好幾次,卻總是唯一能夠訴說我的懸浮狀態的。)

而我就這樣遇見了一些同樣對家鄉沒有連結的人,有人大學一畢業就離開生活機能相對完善的家鄉,去到台東住下,並期許自己能夠待在那裡,一輩子。

當下我便自慚形穢了,我總不是一個決絕果斷的人,總有太多難以放棄的事。

所以身處外地時,總是讓心靈在流浪,卻從來找不到一個能夠待下的地方,因為還不夠勇敢。

對生命的熱忱與執著還不足以支持我,真正的離開一個地方。


那天聽到Lafay跟別人聊天的時候看著落地窗外面說:

「有很多的都市人到了外面想要度假,但是他們卻還是寧願待在有冷氣的地方喝咖啡看窗外的風景,而不是真的到大自然裡面去走走。」

我也是這樣的人啊,第一天到工作室的時候,發現是沒有冷氣的空間,一瞬間感到非常震驚:「沒有冷氣的地方,夏天很熱啊,」是這麼想的。

但是四天之後,我反而變得寧可曬著正午的太陽走到海邊,也不想待在陰涼的室內。


自然的東西,多好啊。


再來談談觀光和發展吧。

東海岸有那麼多非常傳統而美好的事物,政府一方面說要保護這些文化和地景,然而另一方面卻又能夠開放120萬觀光人次走馬看花式的進入這些地方,這是為什麼?

寧可大量且無差別的開放、將海岸BOT給財團建設大型飯店;也不願意好好扶持小型特色民宿的經營,去進行小規模、深入的生態旅遊,這是為什麼?



我想是短視近利。

追求數據的成長,並且「看著地圖」進行土地規劃,這樣子的官僚體系,根本難以做出真正符合當地需求以及環境承載量的決定,

往往好好的一塊地方,就這樣被崇尚「權威」、迷信「數字」的一群人給搞爛、搞臭了。

你不曾親近土地,你如何理解土地、愛護土地?


看來這次說得有點多,也蠻龐雜的,思緒還是不太清楚。
但是大約這樣吧。


聽別人說一個地方多美、多好,都不是真的。

只有當你聽完了之後,自己決定要走一走、去感受,才是真的。

那才是屬於你的,也才不會淪於看完照片說出「哇,好美的地方,」卻看完就忘的情況。

 

出走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ndyjiang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