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{自拍}

其實一直轉發兇嫌相關背景的新聞就跟自拍一樣:浪費時間、而且毫無意義。

只是因為震驚而跟風談論,沒有自我意識的判讀,一心認定兇手「不是普通人」、「和我們不一樣」。

新聞為什麼不強調他住在臺北市、家裡環境小康偏富裕,且是由雙親撫養長大?

因為大家不愛看啊,都只想著要切割,若是兇手與你越接近,你就越不敢面對:自己跟殺人兇手根本沒什麼兩樣。

 

於是他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標籤,越來越多被放大的小事。

 

為什麼我說我們是結構下的共犯? 仔細想想:

1.當你身邊出現一個個性有點孤僻的人,你會主動關心他嗎;還是你會避而遠之,繼續活在自己舒適圈,甚至一起排擠他?

我們通常是這樣的人。

2.或者你曾經在網路看過相關的仇恨言論,而你不僅沒有多加注意,甚至助長了火苗?

我們通常是這樣的人。

3.再更高的層次來看,他的父母對他為什麼沒太多的愛?

是不是因為忙著工作賺錢?

還是他的家庭出了怎麼樣的問題?

那為什麼從頭到尾沒有被社會力介入去作改善?

光是這些簡單的問題我就一直在反覆思考,甚至還有更多無法一一舉隅的。

 

 

很不願意針對這個事件做出更多反應,但是有些觀念也正好一次性的自我理清。

改變社會從來就不簡單,說要從根本做起,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自身冷漠的生活型態必須作出調整啊。

如果你願意改變,就思考、並實際作為,不要繼續轉發訊息去切割責任了,我們一起改變好嗎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結構 媒體 媒體素養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ndyjiang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